第77章 叔侄之争
豪格心中早就不服气多尔衮,他是皇太极的长子,如今也封了亲王,并且颇有战功,在满清贵族之中也颇有一些支持者。
很多人把他视为储君,下一任的清国皇帝。但是这个自小被祖父努尔哈赤称赞宠爱的这个十四叔多尔衮年级跟他相差不大,但是却处处压他一头,这已经让他很不爽了。
这次出征大同,本以为自己会是主帅,没想到皇太极却把主帅交给了多尔衮这个眼中钉,这让他更是非常不爽。
清国五万大军来到大同城下,多尔衮派出使者进城劝降,却没想到使者被人割了脑袋从城墙上扔了下来,这彻底激怒了想要一战立威的多尔衮,因此不等红衣大炮到了就下令攻城。
明军野战不行,但是守城还是很有经验的。在清兵前赴后继悍不畏死的进攻之下,明军用滚木、礌石,金汁(也就是烧的滚烫的大粪水),石头,弓箭等各种守城利器一次一次的将端着云梯向上猛攻的清兵赶下了城头,给清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并且城头的各式火炮还不时的响起,更是让清兵损失惨重。
多尔衮虽然看着清兵的尸体不断被拖下来,但是却依然下令不停的进攻。
仅仅两天不到的时间,攻城的一万汉八旗军已经剩下不足半数,一万蒙古八旗军也损失了三成,但是大同城却稳稳当当的依然矗立在眼前,城头上的明军旗帜依然高高飘扬。
多尔衮这才发觉,大清的军队还是那个不善攻城的军队,野战的威风并不能让他们一句拿下大同城。
当然,对于汉人和蒙古人死多少他都毫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自己作为主帅的威严和权威会不会被质疑和挑战。
这不,立刻就有人来挑战了,还是他一直看不起的豪格。
在多尔衮的眼中,豪格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莽夫,根本没有资格和自己抗衡,更没有资格成为储君。
多尔衮对那个位置是有野望的,这是很多人都看的出来的,他也有这个实力和能力。
所以跟豪格的不合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
“哼,我作为副帅,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让大清的勇士白白送死,你必须下令停止攻城。”豪格每次被多尔衮以王叔的身份压制,心中早都积累了不少不满,此时更是不顾一切的大声喊道。
“豪格,这里我是主帅,一切后果自有我跟皇上解释,还轮不到你对我指手画脚。你要是再敢在我面前大声咆哮,我就是下令斩了你,皇上也没话说。”多尔衮心中本就烦闷,看见豪格又如此挑衅自己的威严,立刻厉声喝道。
豪格一滞,被多尔衮的气势给压住了,恨恨的瞪着多尔衮,最终冷哼一声转身下了瞭望台。
听着豪格下去的时候那沉重急促的脚步声,多尔衮舒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对旁边的一名格什哈(亲兵侍卫)吩咐道:“快马催促佟养性那个狗奴才,让他加快速度赶上来,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看不到红衣大炮,就等着掉脑袋吧。”
格什哈领命离去之后,多尔衮又下令继续攻城。
本王本来是要下令停止攻城的,但是你豪格既然说了,那本王就不能让别人以为本王是怕了你了。
刚才两人在瞭望台上的挣扎很多人都听见了,所以多尔衮自然更不会立刻下令停止攻城了。
随着呜呜的牛角号再次响起,无数的清兵又呐喊这抬着云梯向着城墙狂奔而去,城头上的明军也冒出头来开始准备防守了。
而此时,多名清军传令兵也策马向被而去,去寻找已经阵亡的佟养性传达睿亲王的命令。
………………
烈日高悬在天空,整个天空没有一丝的云彩,辽阳城里的树木上的树叶都被烈日烤的卷了起来,无数的知了在树枝之间不停的聒噪着。
大军出征之后,整个辽阳剩余的千余名老弱守军也都被这烈日烤的懒洋洋的,不管是在城门口值守的,还是在城墙上面巡逻的,一个个都有气无力的,很多人抱着手中的长矛在阴凉处躲阴凉打着盹。
自从五年前从明军手中夺下辽阳城之后,明军再也没有出现在辽阳城下一次。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如今是外忧内患,日暮西山了。别说夺回辽阳城了,能守住大同城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刚夺下辽阳城的时候清军还是很谨慎,戒备着明军北上夺城的。
但是一年一年过去了,辽阳城根本连一个明军的影子都没看到过,自然这防御就松懈了下来。
这一次五万大军出征大同,所有人都知道明军更不可能有力量做其他事情了,所以这防御和戒备心更是低到了一个境地。
南面的平原上忽然响起了一阵如闷雷漫卷的响声,从南到北快速的席卷过来,烟尘四起,形成了一条快速向着辽阳城移动的黑线。
声音越来越大,终于惊醒了城头上抱着长矛躲在城楼拐角处躲阴凉打瞌睡的几个清兵。
“那是什么?”一个清兵揉着眼睛捅了捅旁边的同伴迷糊的问道。
同伴睁大眼睛看了好一会迟疑道:“好像是大队骑兵,难道是睿亲王他们得胜班师了吗?”
“乖乖,睿亲王就是厉害啊,这才三天时间,这大同城就被拿下了,这次真是立了大功了。我看睿亲王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的大汗了。”
清国是从皇太极的时候才改成皇帝的,以前努尔哈赤的时候一直都叫大汗,这才改了没几年,所以很多人还是习惯叫大汗。
“那可说不好,这次肃亲王也是副帅,立了功也有份的。肃亲王可是皇长子,继承皇位倒是很有可能。”
这两个清兵一边看着远处奔腾而来的骑兵,一边八卦着清国皇室。
“你们快看,那面大旗上写的是什么?”忽然一个清兵指着城下大叫了起来。
虽然骑兵越来越近,一杆写着一个大大的”江“字的大旗逐渐在烈日下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了辽阳清兵的面前。
很多人把他视为储君,下一任的清国皇帝。但是这个自小被祖父努尔哈赤称赞宠爱的这个十四叔多尔衮年级跟他相差不大,但是却处处压他一头,这已经让他很不爽了。
这次出征大同,本以为自己会是主帅,没想到皇太极却把主帅交给了多尔衮这个眼中钉,这让他更是非常不爽。
清国五万大军来到大同城下,多尔衮派出使者进城劝降,却没想到使者被人割了脑袋从城墙上扔了下来,这彻底激怒了想要一战立威的多尔衮,因此不等红衣大炮到了就下令攻城。
明军野战不行,但是守城还是很有经验的。在清兵前赴后继悍不畏死的进攻之下,明军用滚木、礌石,金汁(也就是烧的滚烫的大粪水),石头,弓箭等各种守城利器一次一次的将端着云梯向上猛攻的清兵赶下了城头,给清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并且城头的各式火炮还不时的响起,更是让清兵损失惨重。
多尔衮虽然看着清兵的尸体不断被拖下来,但是却依然下令不停的进攻。
仅仅两天不到的时间,攻城的一万汉八旗军已经剩下不足半数,一万蒙古八旗军也损失了三成,但是大同城却稳稳当当的依然矗立在眼前,城头上的明军旗帜依然高高飘扬。
多尔衮这才发觉,大清的军队还是那个不善攻城的军队,野战的威风并不能让他们一句拿下大同城。
当然,对于汉人和蒙古人死多少他都毫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自己作为主帅的威严和权威会不会被质疑和挑战。
这不,立刻就有人来挑战了,还是他一直看不起的豪格。
在多尔衮的眼中,豪格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莽夫,根本没有资格和自己抗衡,更没有资格成为储君。
多尔衮对那个位置是有野望的,这是很多人都看的出来的,他也有这个实力和能力。
所以跟豪格的不合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
“哼,我作为副帅,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让大清的勇士白白送死,你必须下令停止攻城。”豪格每次被多尔衮以王叔的身份压制,心中早都积累了不少不满,此时更是不顾一切的大声喊道。
“豪格,这里我是主帅,一切后果自有我跟皇上解释,还轮不到你对我指手画脚。你要是再敢在我面前大声咆哮,我就是下令斩了你,皇上也没话说。”多尔衮心中本就烦闷,看见豪格又如此挑衅自己的威严,立刻厉声喝道。
豪格一滞,被多尔衮的气势给压住了,恨恨的瞪着多尔衮,最终冷哼一声转身下了瞭望台。
听着豪格下去的时候那沉重急促的脚步声,多尔衮舒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对旁边的一名格什哈(亲兵侍卫)吩咐道:“快马催促佟养性那个狗奴才,让他加快速度赶上来,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看不到红衣大炮,就等着掉脑袋吧。”
格什哈领命离去之后,多尔衮又下令继续攻城。
本王本来是要下令停止攻城的,但是你豪格既然说了,那本王就不能让别人以为本王是怕了你了。
刚才两人在瞭望台上的挣扎很多人都听见了,所以多尔衮自然更不会立刻下令停止攻城了。
随着呜呜的牛角号再次响起,无数的清兵又呐喊这抬着云梯向着城墙狂奔而去,城头上的明军也冒出头来开始准备防守了。
而此时,多名清军传令兵也策马向被而去,去寻找已经阵亡的佟养性传达睿亲王的命令。
………………
烈日高悬在天空,整个天空没有一丝的云彩,辽阳城里的树木上的树叶都被烈日烤的卷了起来,无数的知了在树枝之间不停的聒噪着。
大军出征之后,整个辽阳剩余的千余名老弱守军也都被这烈日烤的懒洋洋的,不管是在城门口值守的,还是在城墙上面巡逻的,一个个都有气无力的,很多人抱着手中的长矛在阴凉处躲阴凉打着盹。
自从五年前从明军手中夺下辽阳城之后,明军再也没有出现在辽阳城下一次。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如今是外忧内患,日暮西山了。别说夺回辽阳城了,能守住大同城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刚夺下辽阳城的时候清军还是很谨慎,戒备着明军北上夺城的。
但是一年一年过去了,辽阳城根本连一个明军的影子都没看到过,自然这防御就松懈了下来。
这一次五万大军出征大同,所有人都知道明军更不可能有力量做其他事情了,所以这防御和戒备心更是低到了一个境地。
南面的平原上忽然响起了一阵如闷雷漫卷的响声,从南到北快速的席卷过来,烟尘四起,形成了一条快速向着辽阳城移动的黑线。
声音越来越大,终于惊醒了城头上抱着长矛躲在城楼拐角处躲阴凉打瞌睡的几个清兵。
“那是什么?”一个清兵揉着眼睛捅了捅旁边的同伴迷糊的问道。
同伴睁大眼睛看了好一会迟疑道:“好像是大队骑兵,难道是睿亲王他们得胜班师了吗?”
“乖乖,睿亲王就是厉害啊,这才三天时间,这大同城就被拿下了,这次真是立了大功了。我看睿亲王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的大汗了。”
清国是从皇太极的时候才改成皇帝的,以前努尔哈赤的时候一直都叫大汗,这才改了没几年,所以很多人还是习惯叫大汗。
“那可说不好,这次肃亲王也是副帅,立了功也有份的。肃亲王可是皇长子,继承皇位倒是很有可能。”
这两个清兵一边看着远处奔腾而来的骑兵,一边八卦着清国皇室。
“你们快看,那面大旗上写的是什么?”忽然一个清兵指着城下大叫了起来。
虽然骑兵越来越近,一杆写着一个大大的”江“字的大旗逐渐在烈日下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了辽阳清兵的面前。